钩活术疗法与小针刀疗法的区别
发布时间:2019-11-30 08:45:20浏览次数:
一、使用的针具不同
1、 针刀是1976年朱汉章老师发明的,其结构针身的顶端是个柄,为选择方向和持针施力而用,针身末端的刃非常小,仅有0.8mm。
2、钩鍉针是1996年由魏玉锁老师发明的,是一支四位一体较庞大的针具,全长15cm,由四部分组成,即钩头、钩身、钩柄、定位锥,其中的钩头又有四部分组成,即钩尖、钩弧、钩板、钩刃。其作用是钩尖刺入皮下组织,钩弧减压,钩板筛选病变组织,钩刃割断病变组织。
二、治疗点不同
1、 针刀治疗时选择的是患处的肌肉、韧带的起止点,或骨突处、滑囊处。
2、钩活术治疗时选择的是脊柱及四肢关节的固定穴位点。
三、治疗手法不同
1、针刀施术时是纵向切割、横向铲剥或通透剥离等。
2、 钩活术治疗时是五大强通法并用,同步实施,即钩治法、割治法、挑治法、针刺法、放血法五法并用。
四、进针的方向不同
1、 针刀进针时要顺着肌纤维、韧带的走行,顺着大神经、血管的走行。
2、 钩活术进针时,尤其是在脊柱旁是横向钩治,与肌肉走行垂直。
五、施力的方向不同
1、针刀主要是向下切割和铲剥。
2、钩鍉针主要是向上钩提。
六、治疗机理不同
两者治疗机理虽不同但也有共同点,那就是都具有减压、减张、松解、疏通的作用,但钩活术的减压、减张力度更大、更彻底,而且钩活术更关键的是重建脊柱力平衡。重新建立平衡,力平衡是关键。
1、 针刀是1976年朱汉章老师发明的,其结构针身的顶端是个柄,为选择方向和持针施力而用,针身末端的刃非常小,仅有0.8mm。
2、钩鍉针是1996年由魏玉锁老师发明的,是一支四位一体较庞大的针具,全长15cm,由四部分组成,即钩头、钩身、钩柄、定位锥,其中的钩头又有四部分组成,即钩尖、钩弧、钩板、钩刃。其作用是钩尖刺入皮下组织,钩弧减压,钩板筛选病变组织,钩刃割断病变组织。
二、治疗点不同
1、 针刀治疗时选择的是患处的肌肉、韧带的起止点,或骨突处、滑囊处。

2、钩活术治疗时选择的是脊柱及四肢关节的固定穴位点。
三、治疗手法不同
1、针刀施术时是纵向切割、横向铲剥或通透剥离等。
2、 钩活术治疗时是五大强通法并用,同步实施,即钩治法、割治法、挑治法、针刺法、放血法五法并用。
四、进针的方向不同

1、 针刀进针时要顺着肌纤维、韧带的走行,顺着大神经、血管的走行。
2、 钩活术进针时,尤其是在脊柱旁是横向钩治,与肌肉走行垂直。
五、施力的方向不同
1、针刀主要是向下切割和铲剥。
2、钩鍉针主要是向上钩提。
六、治疗机理不同
两者治疗机理虽不同但也有共同点,那就是都具有减压、减张、松解、疏通的作用,但钩活术的减压、减张力度更大、更彻底,而且钩活术更关键的是重建脊柱力平衡。重新建立平衡,力平衡是关键。